“舞醉龙”和“舞狮”是澳门的传统文化,每年农历大年初二,都要举行“醉龙醒狮大会”。舞醉龙源自中山市石歧,“醉龙”与常见的舞龙不同,只有龙头和龙尾,没有龙身。舞醉龙的武师,边舞边被人灌酒,以致带有几分醉意,舞姿豪放。“醒狮”就是将一头新“狮子”点睛开光,仪式十分隆重。
舞醉龙
醉龙舞又称剪龙、转龙,流是行于广东中山、珠海、澳门一带的舞蹈,因起舞时要醉态朦胧,故名。过去,每逢农历四月初八,即传说中佛祖释加牟尼的诞辰,广东中山民间就要舞醉龙并吃栾樨饼。
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鲜鱼行总会都会组织别具特色的“舞醉龙”巡游。中国人历来有舞龙舞狮的传统,澳门人尤爱舞龙,而“舞醉龙”是在澳门鱼商中间传承数百年的一项传统活动。
舞龙的目的是团结鱼行这些人,给人们认同感、自豪感。
舞狮
舞狮,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古时又称为“太平乐”。舞狮有南北之分,南狮又称醒狮。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,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,一人舞头,一人舞尾。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,装扮成狮子的样子,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。在表演过程中,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,非常富有阳刚之气。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,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,长盛不衰,历代相传。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,有华人之处,必有舞狮,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,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,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。